共用方式為


什麼是量值和維度?

維度和量值是資料彙總的實體層面。 本主題使用 BAM 實例提供環境以說明量值和維度的意義。

量值

假設您以極其簡單的方式,為訂單管理程序定義了包含三個項目的 BAM 活動:

  1. 程序開始時間 (現實世界的事件)

  2. 程序結束時間 (也是現實世界的事件)

  3. 程序持續時間 (#2 - #1 的計算)

    在此例中將資料彙總是很容易的;只需將彙總函式 (例如,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等) 套用到一系列個別的持續時間值 (亦即,每張訂單的持續處理期間)。

    「平均持續時間」的概念是量值,並且為單一值。 這個量值會自行產生與程序管理相關的資訊,藉以指示程序的整體表現 (就適時性/處理能力而言) 是否如預期一般。 不過,由於缺少其他的資料 (因為「平均持續時間」是單一值),要瞭解量值實際值的意義會比較困難;例如,本週的平均持續時間為什麼會突增? 是否因為特定的夥伴、計劃或產品而引起?

維度

維度是協助量值取用者瞭解這些量值意義的內涵。

續上例,假設您為訂單管理程序另外新增三個項目到 BAM 活動中:

  1. 交易夥伴名稱 (傳送訂單者)

  2. 業務經理名稱 (銷售連絡人)

  3. 銷售地區

    因為活動現在包含三個可能的資料樞紐 (夥伴、業務經理、地區),彙總這項資料的實際結果將會在執行階段建立三維度的 Cube。

    彙總仍然從工作的第一個項目開始進行,結果會建立單一的「平均持續時間」量值。 當工作的下一個項目 (因另一張訂單的到來而起始) 完成時,如果此項目的交易夥伴、業務經理和地區都和工作第一個項目的完全相同,那麼目前所要進行的,就只是根據兩個項目 (例如,兩個持續時間的平均值) 重新計算「平均持續時間」量值,以取得單一「平均持續時間」量值的值。

    但是只要有不同於此前所遇交易夥伴、業務經理或地區的一組項目出現,就會建立「平均持續時間」量值的新值,並與第一個項目分開維護。

    例如,如果工作第三個項目的交易夥伴和前兩個項目的不同,結果將會在交易夥伴維度上產生第二個「平均持續時間」量值的值。 現在,您可以檢閱交易夥伴維度的「平均持續時間」值,並看到類似「平均花費我們幾乎花費兩倍的時間,才能處理來自 TradingPartnerX 的訂單,如同對 TradingPartnerY 所做的一樣」。而且維度可以折迭以供檢視,如此一來,該維度仍可看到與任何交易夥伴或其他維度無關之程式的整體「平均持續時間」。

    最後,如果交易夥伴、業務經理和地區各自都有恰好三個不同的值,一旦出現所有的排列組合,產生的結果將會一個 Rubik's® Cube 的資料;使用者可以在產生的 27 個獨立維護的「平均持續時間」值中擇一進行檢視,而其中的維度即是 Cube 三邊上的一邊。

    如需有關維度和量值的其他資訊,請參閱「Excel 說明」中的<關於樞紐分析表和樞紐分析圖的 OLAP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