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品質說起來似乎不太具體,通常衡量最主指標有「Bug 數」、「效能」、「安全性」、「可維護性」等具體的數字。而一般軟體使用者通常是期待軟體是沒有任何 bug 的,當然若是較資深的軟體開發者會明白軟體開發是不可能完全沒有 bug,bug 也不一定是軟體功能上的錯誤,也有可以是 UI 的問題,例如顯示的字型與當初需求不符,或是雖然功能一切正常,但系統效能沒達到一定的水準。

另一個基本觀念是在系統開發的愈早期發現 bug 或問題,所需的修改成本愈低。這是很容易明白的,視想若一個電子商務系統到上線才發生問題,光是停機修改程式碼所造成的商譽或金錢的損失,絕對比在程式開發階段就已發現此問題高得多。胡百敬提到,「程式碼檢核及測試的種類,一般程式開發人員恐怕無法全部執行,尤其是台灣開發團隊,大都沒有專屬的測試人員,只能仰賴 PM 或 SA,甚至是程式開發者本身進行最基本的檢核及測試,例如目前輔導的某傳統製造業,正在進行 ERP以 .NET 重新開發打造,就十分重視效能及壓力測試。」

黃保翕提到,在進行 Lativ 這個大型線上購物網站專案時,上線前非常重視系統之負載能力,畢竟電子商務網站是無法容許嚴重的效能問題。除了在系統各個分層進行隔離效能測試外,也進行系統負載壓力測試。「在以前尚未有自動化工具前,上線前真的是請所有員工同時上網站,當然這樣的測試數據是沒有參考價值的,也無法模擬上千個網友同時操作網站狀況,」「深深覺得使用 Visual Studio 2010 Ultimate 進行壓力測試實在很方便,甚至也不太需要花太多時間學習這個工具,因為一些測試設定都以圖形化的介面,壓力測試自動產生的報表也很容易解讀。」

建議尚無太多測試經驗的開發團隊要開始導入測試方法,先掌握兩個大原則,第一:先從較簡單的網站效能及壓力測試下手。因為網站壓力測試的進行,無需懂程式碼或開發技術,也不論你的網站是用哪種開發技術,.NET, ASP, Java, PHP 等皆可進行,從中逐步改進系統的效能,慢慢的開發團隊已有測試的概念後,再於程式碼開發階段,要求進行單元測試以進行程式邏輯面的檢測,或是功能性測試或是 UI 測試。第二:於開發初期階段就規畫好測試項目。當團隊成員在愈早期知道程式碼及系統將進行何種測試,愈能提早防範並進行可能的修正,而不是等到系統上線前,才倉促地開始進行測試。


胡百敬強調,「一致且具有完善維護性的開發平台對開發人員是有幫助的,不但是經驗得以累積延續,
透過標準化流程也可以降低軟體開發的風險,溝通上也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