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via


TN038:MFC/OLE IUnknown 实现

注意

以下技术说明在首次包括在联机文档中后未更新。 因此,某些过程和主题可能已过时或不正确。 要获得最新信息,建议你在联机文档索引中搜索热点话题。

OLE 2 的核心是“OLE 组件对象模型”,又称为 COM。 COM 定义协同对象如何互相通信的标准。 这包括“对象”外观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方法如何在对象上分派。 COM 还定义了一个基类,所有兼容 COM 的类都由此派生。 此基类即是 IUnknown。 尽管 IUnknown 接口被称为 C++ 类,但是 COM 并不特定于任何一种语言,它可以在 C、PASCAL 或任何其他支持 COM 对象二进制布局的语言中实现。

OLE 将所有从 IUnknown 派生的类称为“接口”。因为“接口”(例如 IUnknown)不携带实现,所以这是一个重要区别。 它只定义对象借由通信的协议,而不定义这些实现可以完成的具体事项。 这对于允许最大灵活性的系统而言是合理的。 MFC 的作用是实现 MFC/C++ 程序的默认行为。

要了解 MFC 的 IUnknown 实现,必须先了解此接口是什么。 IUnknown 的简化版本定义如下:

class IUnknown
{
public:
    virtual HRESULT 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 0;
    virtual ULONG AddRef() = 0;
    virtual ULONG Release() = 0;
};

注意

此例中省略了某些必要的调用约定详细信息,例如 __stdcall

AddRefRelease 成员函数控制对象的内存管理。 COM 使用引用计数方案跟踪对象。 从来不会像在 C++ 中一样直接引用对象。 相反,始终通过指针引用 COM 对象。 要在所有者用完对象后释放该对象,可调用该对象的 Release 成员(不同于使用 delete 运算符释放传统 C++ 对象的做法)。 引用计数机制允许管理单个对象的多个引用。 AddRefRelease 的实现维护对象引用计数 - 在对象的引用计数达到零时才会删除该对象。

从实现的角度来看,AddRefRelease 是非常直接的。 此处为普通实现:

ULONG CMyObj::AddRef()
{
    return ++m_dwRef;
}

ULONG CMyObj::Release()
{
    if (--m_dwRef == 0)
    {
        delete this;
        return 0;
    }
    return m_dwRef;
}

QueryInterface 成员函数更有意思。 拥有成员函数仅为 AddRefRelease 的对象没什么意思,除 IUnknown 提供的功能外,让对象完成更多事项会是很好的体验。 这是 QueryInterface 的用处所在。 它允许你在同一对象上获取不同的“接口”。 这些接口通常从 IUnknown 派生,并通过添加新成员函数来添加附加功能。 COM 接口从不在接口中声明成员变量,并且所有成员函数都声明为纯虚。 例如,

class IPrintInterface : public IUnknown
{
public:
    virtual void PrintObject() = 0;
};

如果你只有 IUnknown 并且要获取 IPrintInterface,那么可以使用 IPrintInterfaceIID 调用 QueryInterfaceIID 是唯一标识接口的 128 位数字。 你或 OLE 定义的每个接口都具有 IID。 如果 pUnk 是指向 IUnknown 对象的指针,则用于从中检索 IPrintInterface 的代码可能为

IPrintInterface* pPrint = NULL;
if (pUnk->QueryInterface(IID_IPrintInterface, (void**)&pPrint) == NOERROR)
{
    pPrint->PrintObject();
    pPrint->Release();
    // release pointer obtained via QueryInterface
}

这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你要如何实现同时支持 IPrintInterface 和 IUnknown 接口的对象?在本例中,这很简单,因为 IPrintInterface 直接从 IUnknown 派生 - 通过实现 IPrintInterface,将自动支持 IUnknown。 例如:

class CPrintObj : public CPrintInterface
{
    virtual HRESULT 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virtual ULONG AddRef();
    virtual ULONG Release();
    virtual void PrintObject();
};

AddRefRelease 的实现将会与上述实现完全相同。 CPrintObj::QueryInterface 看起来如下所示:

HRESULT CPrintObj::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FAR* FAR* ppvObj)
{
    if (iid == IID_IUnknown || iid == IID_IPrintInterface)
    {
        *ppvObj = this;
        AddRef();
        return NOERROR;
    }
    return E_NOINTERFACE;
}

可以看到,如果接口标识符 (IID) 得到识别,指针会返回到对象;否则会出现错误。 另请注意,成功的 QueryInterface 会导致默式 AddRef。 当然,你还必须实现 CEditObj::Print。 这很简单,因为 IPrintInterface 直接派生自 IUnknown 接口。 但是,如果要支持从 IUnknown 派生的两个不同接口,请考虑以下内容:

class IEditInterface : public IUnkown
{
public:
    virtual void EditObject() = 0;
};

尽管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用于实现同时支持 IEditInterface 和 IPrintInterface 的类,包括使用 C++ 多重继承,但本说明将集中讨论如何使用嵌套类实现此功能。

class CEditPrintObj
{
public:
    CEditPrintObj();

    HRESULT 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ULONG AddRef();
    ULONG Release();
    DWORD m_dwRef;

    class CPrintObj : public IPrintInterface
    {
    public:
        CEditPrintObj* m_pParent;
        virtual HRESULT 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virtual ULONG AddRef();
        virtual ULONG Release();
    } m_printObj;

    class CEditObj : public IEditInterface
    {
    public:
        CEditPrintObj* m_pParent;
        virtual ULONG 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virtual ULONG AddRef();
        virtual ULONG Release();
    } m_editObj;
};

以下内容包括整个实现:

CEditPrintObj::CEditPrintObj()
{
    m_editObj.m_pParent = this;
    m_printObj.m_pParent = this;
}

ULONG CEditPrintObj::AddRef()
{
    return ++m_dwRef;
}

CEditPrintObj::Release()
{
    if (--m_dwRef == 0)
    {
        delete this;
        return 0;
    }
    return m_dwRef;
}

HRESULT CEditPrintObj::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
    if (iid == IID_IUnknown || iid == IID_IPrintInterface)
    {
        *ppvObj = &m_printObj;
        AddRef();
        return NOERROR;
    }
    else if (iid == IID_IEditInterface)
    {
        *ppvObj = &m_editObj;
        AddRef();
        return NOERROR;
    }
    return E_NOINTERFACE;
}

ULONG CEditPrintObj::CEditObj::AddRef()
{
    return m_pParent->AddRef();
}

ULONG CEditPrintObj::CEditObj::Release()
{
    return m_pParent->Release();
}

HRESULT CEditPrintObj::CEditObj::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
    return m_pParent->QueryInterface(iid, ppvObj);
}

ULONG CEditPrintObj::CPrintObj::AddRef()
{
    return m_pParent->AddRef();
}

ULONG CEditPrintObj::CPrintObj::Release()
{
    return m_pParent->Release();
}

HRESULT CEditPrintObj::CPrintObj::QueryInterface(REFIID iid, void** ppvObj)
{
    return m_pParent->QueryInterface(iid, ppvObj);
}

请注意,大多数 IUnknown 实现放置在 CEditPrintObj 类中,而不会复制 CEditPrintObj::CEditObj 和 CEditPrintObj::CPrintObj 中的代码。 这样可以减少代码量并避免 Bug。 此处的要点是,可以从 IUnknown 接口调用 QueryInterface 检索对象可能支持的任何接口,也可以从其中每个接口执行相同操作。 这意味着每个接口可用的所有 QueryInterface 函数都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行为。 为了让这些嵌入对象调用“外部对象”中的实现,使用了后向指针 (m_pParent)。 m_pParent 指针在 CEditPrintObj 构造函数计算期间初始化。 然后还会实现 CEditPrintObj::CPrintObj::PrintObject 和 CEditPrintObj::CEditObj::EditObject。 添加了相当多的代码来添加编辑对象的能力这一功能。 幸运的是,接口只有一个成员函数的情况相当罕见(尽管确实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将 EditObject 和 PrintObject 合并到单个接口中。

对于如此简单的方案而言,解释和代码都相当多。 MFC/OLE 类提供更简单的替代方案。 MFC 实现使用的技术与使用消息映射包装 Windows 消息的方法类似。 此功能称为接口映射,会在下一部分进行讨论

MFC 接口映射

MFC/OLE 包括一个与 MFC 的“消息映射”和“分派映射”在概念和执行上类似的“接口映射”实现。 MFC 的接口映射的核心功能如下所示:

此外,接口映射支持以下高级功能:

  • 支持创建可聚合 COM 对象

  • 支持在 COM 对象实现期间使用聚合对象

  • 实现可钩进且可扩展

有关聚合的详细信息,请参阅聚合主题。

MFC 的接口映射支持来源于 CCmdTarget 类。 CCmdTarget“拥有”引用计数以及所有与 IUnknown 实现关联的成员函数(例如,引用计数位于 CCmdTarget 中)。 要创建支持 OLE COM 的类,请从 CCmdTarget 派生类并使用各种宏以及 CCmdTarget 的成员函数实现所需接口。 MFC 的实现使用嵌套类定义每个接口实现,与上面的示例非常类似。 借助 IUnknown 标准实现和数个可以消除一些重复代码的宏,此操作变得更轻松。

接口映射基本知识

使用 MFC 的接口映射实现类

  1. CCmdTarget 直接或间接派生类。

  2. 使用派生类定义中的 DECLARE_INTERFACE_MAP 函数。

  3. 对于希望支持的每个接口,可在类定义中使用 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宏。

  4. 在实现文件中,使用 BEGIN_INTERFACE_MAP 和 END_INTERFACE_MAP 宏定义类的接口映射。

  5. 对于支持的每个 IID,在 BEGIN_INTERFACE_MAP 和 END_INTERFACE_MAP 宏之间使用 INTERFACE_PART 宏将该 IID 映射到类的特定“部分”。

  6. 实现表示所支持接口的每个嵌套类。

  7. 使用 METHOD_PROLOGUE 宏访问 CCmdTarget 派生的父对象。

  8. 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可以委托到这些函数(ExternalAddRefExternalReleaseExternalQueryInterface)的 CCmdTarget 实现。

以上 CPrintEditObj 示例可按下列方式实现:

class CPrintEditObj : public CCmdTarget
{
public:
    // member data and member functions for CPrintEditObj go here

// Interface Maps
protected:
    DECLARE_INTERFACE_MAP()

    BEGIN_INTERFACE_PART(EditObj, IEditInterface)
        STDMETHOD_(void, EditObject)();
    END_INTERFACE_PART(EditObj)

    BEGIN_INTERFACE_PART(PrintObj, IPrintInterface)
        STDMETHOD_(void, PrintObject)();
    END_INTERFACE_PART(PrintObj)
};

以上声明创建派生自 CCmdTarget 的类。 DECLARE_INTERFACE_MAP 宏告知框架,此类将具有自定义接口映射。 此外,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宏定义嵌套类,在此例中,名称为 CEditObj 和 CPrintObj(X 仅用于将嵌套类与以“C”开头的全局类和以“I”开头的接口类区分开来)。 创建了这些类的两个嵌套成员,分别为 m_CEditObj 和 m_CPrintObj。 宏自动声明 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函数;因此仅声明特定于此接口的函数:EditObject 和 PrintObject(使用 OLE 宏 STDMETHOD,以便为目标平台提供合适的 _stdcall 和虚拟关键字)。

实现此类的接口映射:

BEGIN_INTERFACE_MAP(CPrintEditObj, CCmdTarget)
    INTERFACE_PART(CPrintEditObj, IID_IPrintInterface, PrintObj)
    INTERFACE_PART(CPrintEditObj, IID_IEditInterface, EditObj)
END_INTERFACE_MAP()

这将分别连接 IID_IPrintInterface IID 和 m_CPrintObj 以及 IID_IEditInterface 和 m_CEditObj。 QueryInterfaceCCmdTarget 实现 (CCmdTarget::ExternalQueryInterface) 在收到请求时会使用此映射返回指向 m_CPrintObj 和 m_CEditObj 的指针。 无需包括 IID_IUnknown 的条目;请求 IID_IUnknown 时,框架将使用映射中的第一个接口(在此例中为 m_CPrintObj)。

尽管 BEGIN_INTERFACE_PART 宏会为你自动声明 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函数,你仍需要实现它们:

ULONG FAR EXPORT CEditPrintObj::XEditObj::AddRef()
{
    METHOD_PROLOGUE(CEditPrintObj, EditObj)
    return pThis->ExternalAddRef();
}

ULONG FAR EXPORT CEditPrintObj::XEditObj::Release()
{
    METHOD_PROLOGUE(CEditPrintObj, EditObj)
    return pThis->ExternalRelease();
}

HRESULT FAR EXPORT CEditPrintObj::XEditObj::QueryInterface(
    REFIID iid,
    void FAR* FAR* ppvObj)
{
    METHOD_PROLOGUE(CEditPrintObj, EditObj)
    return (HRESULT)pThis->ExternalQueryInterface(&iid, ppvObj);
}

void FAR EXPORT CEditPrintObj::XEditObj::EditObject()
{
    METHOD_PROLOGUE(CEditPrintObj, EditObj)
    // code to "Edit" the object, whatever that means...
}

CEditPrintObj::CPrintObj 的实现将与上面对 CEditPrintObj::CEditObj 的定义类似。 尽管可以创建能够用于自动生成这些函数的宏(在 MFC/OLE 开发的早期阶段是这种情况),但在宏生成多行代码时,设置断点会变得困难。 因此,会手动展开此代码。

通过使用消息映射的框架实现,有许多事项不再需要完成:

  • 实现 QueryInterface

  • 实现 AddRef 和 Release

  • 在两个接口上声明其中一个内置方法

此外,框架在内部使用消息映射。 这让你可以从框架类进行派生,例如 COleServerDoc,它已支持某些接口并向框架提供的接口提供替换项或添加项。 框架完全支持从基类继承接口映射,因此你可进行此操作。 这是 BEGIN_INTERFACE_MAP 采用其第二个参数作为基类名称的原因。

注意

通常不可能仅通过从 MFC 版本继承 OLE 接口的嵌入专用化来重用 MFC 的 OLE 接口内置实现的实现。 这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在于,使用 METHOD_PROLOGUE 宏获取所含 CCmdTarget 派生对象的访问权限表示嵌入对象对 CCmdTarget 派生对象的固定偏移。 举例来说,这意味着你无法在 COleClientItem::XAdviseSink 中从 MFC 的实现派生嵌入 XMyAdviseSink,因为 XAdviseSink 依赖于对 COleClientItem 对象顶部进行特定偏移。

注意

但是,你可以为所有你想要其具有 MFC 默认行为的函数委托到 MFC 实现。 这在 COleFrameHook 类(它为许多函数委托到 m_xOleInPlaceUIWindow)中的 IOleInPlaceFrame (XOleInPlaceFrame) 的 MFC 实现中完成。 选择这种设计是为了减少实现多个接口的对象的运行时大小;它可以避免使用后向指针(例如上一节中使用 m_pParent 的方式)。

聚合和接口映射

除支持独立 COM 对象外,MFC 还支持聚合。 聚合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主题,无法在这里讨论;有关聚合的详细信息,请参阅聚合主题。 本说明将简单介绍对内置到框架和接口映射中的聚合的支持。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聚合:(1) 使用支持聚合的 COM 对象,和 (2) 实现可由另一个对象聚合的对象。 这些功能可称为“使用聚合对象”和“使对象可聚合”。 MFC 两者都支持。

使用聚合对象

要使用聚合对象,需要有某种方法能将聚合连接到 QueryInterface 机制中。 换言之,聚合对象必须表现得像是你的对象的本机部分一样。 那么这如何连接到 MFC 的接口映射机制中呢?除嵌套对象在其中映射到 IID 的 INTERFACE_PART 宏外,你还可以将聚合对象声明为 CCmdTarget 派生类的一部分。 为此,请使用 INTERFACE_AGGREGATE 宏。 这让你可以指定成员变量(必须是指向 IUnknown 或派生类的指针),该变量将集成到接口映射机制中。 如果调用 CCmdTarget::ExternalQueryInterface 时指针不为 NULL,且如果请求的 IID 不是 CCmdTarget 对象本身支持的本机 IID 之一,则该框架将自动调用聚合对象的 QueryInterface 成员函数。

使用 INTERFACE_AGGREGATE 宏

  1. 声明将包含指向聚合对象的指针的成员变量 (IUnknown*)。

  2. 在接口映射中包括 INTERFACE_AGGREGATE 宏,它根据名称引用成员变量。

  3. 在某些情况下(通常在 CCmdTarget::OnCreateAggregates 期间),请将成员变量初始化为除 NULL 之外的值。

例如:

class CAggrExample : public CCmdTarget
{
public:
    CAggrExample();

protected:
    LPUNKNOWN m_lpAggrInner;
    virtual BOOL OnCreateAggregates();

    DECLARE_INTERFACE_MAP()
    // "native" interface part macros may be used here
};

CAggrExample::CAggrExample()
{
    m_lpAggrInner = NULL;
}

BOOL CAggrExample::OnCreateAggregates()
{
    // wire up aggregate with correct controlling unknown
    m_lpAggrInner = CoCreateInstance(CLSID_Example,
        GetControllingUnknown(), CLSCTX_INPROC_SERVER,
        IID_IUnknown, (LPVOID*)&m_lpAggrInner);

    if (m_lpAggrInner == NULL)
        return FALSE;
    // optionally, create other aggregate objects here
    return TRUE;
}

BEGIN_INTERFACE_MAP(CAggrExample, CCmdTarget)
    // native "INTERFACE_PART" entries go here
    INTERFACE_AGGREGATE(CAggrExample, m_lpAggrInner)
END_INTERFACE_MAP()

m_lpAggrInner 变量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为 NULL。 框架在 QueryInterface 的默认实现中忽略 NULL 成员变量。 OnCreateAggregates 是实际创建聚合对象的适合位置。 如果要在 COleObjectFactory 的 MFC 实现外部创建对象,那么必须显式调用它。 讨论聚合对象的创建时,在 CCmdTarget::OnCreateAggregates 中创建聚合以及使用 CCmdTarget::GetControllingUnknown 的原因就会变得很明显。

此技术可为你的对象提供聚合对象支持的所有接口及其本机接口。 如果只需要聚合支持的一部分接口,可以替代 CCmdTarget::GetInterfaceHook。 这让你可以拥有极低可钩进性,与 QueryInterface 类似。 你通常会想要拥有聚合支持的所有接口。

使对象实现可聚合

要让对象可聚合,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的实现必须委托到“控制未知”。换言之,要成为对象的一部分,它必须把 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委托到同样从 IUnknown 派生的另一个对象。 此“控制未知”在创建对象时就会提供给对象,即提供给 COleObjectFactory 的实现。 将其实现需要花费一小笔开销,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必要,因此 MFC 使其成为可选项。 要使对象可聚合,请从该对象的构造函数调用 CCmdTarget::EnableAggregation

如果对象还使用聚合,则必须确保将正确的“控制未知”传递给聚合对象。 创建聚合后,此 IUnknown 指针通常会传递给对象。 例如,pUnkOuter 参数对于使用 CoCreateInstance 创建的对象而言是“控制未知”。 正确的“控制未知”指针可通过调用 CCmdTarget::GetControllingUnknown 进行检索。 但是,从该函数返回的值在构造函数计算期间无效。 因此,建议只在 CCmdTarget::OnCreateAggregates 替代中创建自己的聚合,该替代中 GetControllingUnknown 的返回值是可靠的,即使聚合是从 COleObjectFactory 实现创建的。

添加或释放人工引用计数时,对象操作正确的引用计数十分重要。 为确保这一点,请始终调用 ExternalAddRefExternalRelease,而不要调用 InternalReleaseInternalAddRef。 很少在支持聚合的类上调用 InternalReleaseInternalAddRef

参考资料

OLE 的高级用法(例如定义自己的接口或替代框架对 OLE 接口的实现)需要使用基础接口映射机制。

本节讨论用于实现这些高级功能的每个宏和 API。

CCmdTarget::EnableAggregation - 函数说明

void EnableAggregation();

注解

如果希望对该类型的对象支持 OLE 聚合,请在派生类的构造函数中调用此函数。 这将准备可聚合对象需要的特殊 IUnknown 实现。

CCmdTarget::ExternalQueryInterface - 函数说明

DWORD ExternalQueryInterface(
    const void FAR* lpIID,
    LPVOIDFAR* ppvObj
);

参数

lpIID
指向 IID 的较远指针(QueryInterface 的第一个自变量)

ppvObj
指向 IUnknown* 的指针(QueryInterface 的第二个参数)

注解

在 IUnknown 实现中为你的类实现的每个接口调用此函数。 此函数基于对象的接口映射提供 QueryInterface 的标准数据驱动实现。 需要将返回值转换为 HRESULT。 如果对象进行了聚合,则此函数将调用“控制 IUnknown”,而不会使用本地接口映射。

CCmdTarget::ExternalAddRef - 函数说明

DWORD ExternalAddRef();

备注

在 IUnknown::AddRef 实现中为你的类实现的每个接口调用此函数。 返回值是 CCmdTarget 对象的新引用计数。 如果对象进行了聚合,则此函数将调用“控制 IUnknown”,而不会操作本地引用计数。

CCmdTarget::ExternalRelease - 函数说明

DWORD ExternalRelease();

注解

在 IUnknown::Release 实现中为你的类实现的每个接口调用此函数。 返回值指示对象的新引用计数。 如果对象进行了聚合,则此函数将调用“控制 IUnknown”,而不会操作本地引用计数。

DECLARE_INTERFACE_MAP - 宏说明

DECLARE_INTERFACE_MAP

备注

在从 CCmdTarget 派生并且将拥有接口映射的任何类中使用此宏。 和 DECLARE_MESSAGE_MAP 的用法非常相似。 此宏调用应放置在类定义中(通常在标头 (.H) 文件中)。 具有 DECLARE_INTERFACE_MAP 的类必须使用 BEGIN_INTERFACE_MAP 和 END_INTERFACE_MAP 宏对实现文件 (.CPP) 中的接口映射进行定义。

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 宏说明

BEGIN_INTERFACE_PART(localClass, iface);
END_INTERFACE_PART(localClass)

参数

localClass
实现接口的类的名称

iface
此类实现的接口的名称

备注

对于类将实现的每个接口,需要拥有一个 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对。 这些宏定义从你定义的 OLE 接口派生的本地类以及该类的嵌入成员变量。 自动声明 AddRefReleaseQueryInterface 成员。 你必须包括属于要实现的接口的其他成员函数的声明(这些声明放在 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宏之间)。

iface 参数是你希望实现的 OLE 接口,例如 IAdviseSinkIPersistStorage(或你自己的自定义接口)

localClass 自变量是将被定义的本地类的名称。 名称前面会自动追加一个“X”。 此命名约定用于避免与同名的全局类发生冲突。 此外,嵌入成员的名称和 localClass 的名称相同,但其前缀为“m_x”

例如:

BEGIN_INTERFACE_PART(MyAdviseSink, IAdviseSink)
    STDMETHOD_(void, OnDataChange)(LPFORMATETC, LPSTGMEDIUM);
    STDMETHOD_(void, OnViewChange)(DWORD, LONG);
    STDMETHOD_(void, OnRename)(LPMONIKER);
    STDMETHOD_(void, OnSave)();
    STDMETHOD_(void, OnClose)();
END_INTERFACE_PART(MyAdviseSink)

将定义从 IAdviseSink 派生的名为 XMyAdviseSink 的本地类和在该类中声明的名为 m_xMyAdviseSink 的成员。注意:

注意

STDMETHOD_ 开头的行基本上复制自 OLE2.H 并略微进行了修改。 从 OLE2.H 复制它们能减少难以解决的错误。

BEGIN_INTERFACE_MAP 和 END_INTERFACE_MAP - 宏说明

BEGIN_INTERFACE_MAP(theClass, baseClass)
END_INTERFACE_MAP

参数

theClass
要在其中定义接口映射的类

baseClass
theClass 派生自的类

备注

在实现文件中,使用 BEGIN_INTERFACE_MAP 和 END_INTERFACE_MAP 宏来实际定义接口映射。 对于实现的每个接口,有一个或多个 INTERFACE_PART 宏调用。 对于类使用的每个聚合,有一个 INTERFACE_AGGREGATE 宏调用。

INTERFACE_PART - 宏说明

INTERFACE_PART(theClass, iid, localClass)

参数

theClass
包含接口映射的类的名称。

iid
要映射到嵌入类的 IID

localClass
本地类的名称(去掉“X”)。

备注

在 BEGIN_INTERFACE_MAP 宏和 END_INTERFACE_MAP 宏之间为你的对象将支持的每个接口使用此宏。 它让你能够将 IID 映射到 theClass 和 localClass 指示的类成员。 “m_x”将向 localClass 自动添加。 请注意,多个 IID 可以与单个成员关联。 当你仅实现一个“派生程度最高”的接口并希望同时提供所有中间接口时,这非常有用。 IOleInPlaceFrameWindow 接口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 其层次结构如下所示:

IUnknown
    IOleWindow
        IOleUIWindow
            IOleInPlaceFrameWindow

如果对象实现 IOleInPlaceFrameWindow,那么除“派生程度最高”的接口 IOleInPlaceFrameWindow(实际实现的接口)外,客户端还可能在以下任何接口上 QueryInterfaceIOleUIWindowIOleWindowIUnknown。 要处理此情况,可以使用多个 INTERFACE_PART 宏将每一个基接口映射到 IOleInPlaceFrameWindow 接口:

在类定义文件中:

BEGIN_INTERFACE_PART(CMyFrameWindow, IOleInPlaceFrameWindow)

在类实现文件中:

BEGIN_INTERFACE_MAP(CMyWnd, CFrameWnd)
    INTERFACE_PART(CMyWnd, IID_IOleWindow, MyFrameWindow)
    INTERFACE_PART(CMyWnd, IID_IOleUIWindow, MyFrameWindow)
    INTERFACE_PART(CMyWnd, IID_IOleInPlaceFrameWindow, MyFrameWindow)
END_INTERFACE_MAP

该框架负责 IUnknown,因为它始终是必需的。

INTERFACE_PART - 宏说明

INTERFACE_AGGREGATE(theClass, theAggr)

参数

theClass
包含接口映射的类的名称,

theAggr
要聚合的成员变量的名称。

备注

此宏用于告知框架,类正在使用聚合对象。 它必须在 BEGIN_INTERFACE_PART 和 END_INTERFACE_PART 宏之间出现。 聚合对象是单独的对象,从 IUnknown 派生。 通过使用聚合和 INTERFACE_AGGREGATE 宏,你可以让聚合支持的所有接口看起来像是受到对象直接支持。 theAggr 参数只是你的类的成员变量的名称,派生自 IUnknown(直接或间接)。 在放置到接口映射中时,所有 INTERFACE_AGGREGATE 宏都必须遵循 INTERFACE_PART 宏。

另请参阅

按编号列出的技术说明
按类别列出的技术说明